Inspiring種籽計畫 x 交流之YA (上)
三年多前,Inspiring 觀察到偏鄉與城市的教育落差,決定進入台南玉井的層林國小,展開一場教育行動。在創新教育這條路上,我們有幸向許多團隊學習,同時也發現到團隊間互動的重要性,於是我們舉辦了「 Inspiring種籽計畫 x 交流之YA 」,邀請到不同場域的教育工作者一同交流分享,期待彼此能碰撞出嶄新的火花。
艾可歐教育起點工作室 ( AKHO: always keep humble with our mind )
留著一搓短鬚,配上全身黑色正裝,楊熙渾身散發出一股不羈的藝術氣息,令人很難與「教師」這個名詞做聯想。年紀三十不到的他,曾經參與德國紅點設計獎並獲獎,如今是艾可歐教育起點工作室的成員之一,為了讓孩子們擁有更好的教育而不斷努力。
林孮瑋/攝影
艾可歐由楊熙大哥與兩位朋友創立,成立至今已近三年半的時間。談起夥伴們,他笑笑地說,其實他們完全不是教育科系出身,像他本人的專長為設計,也因此他們三人當初的構想,其實是想從課後輔導為開端,於設計課程中融入如Design Thinking等概念,進而解決所見的教育問題。嘗試以不同角度、背景切入教育的場域,這也讓他們在走向體制外教學的實踐過程中,能夠勇於突破固有的思維與框架。
找出孩子的興趣,開發多元課程,邁向自主學習的目標
關於對教育的理念,楊熙大哥引用了 Ken Robinson 著名的話:「教育的目的就是讓人主動學習。」有次學生對掃地機器人很好奇,它們就一起動手拆解它。孩子們拆了一次上癮了,於是他們又拆了刮鬍刀、手機、電路板……,而在這之中,學生們不再是被動的接收知識,而轉換成主動尋求知識的角色──「如果你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,通常不用幫忙,他就會主動學習。」
「之前有一陣子小朋友很迷戰爭片,我們就帶他們去奇美博物館看兵器展,順便介紹模型的製作過程,最後再帶他們去打漆彈。」仔細觀察學生們的興趣所在,試著延伸發展成一門課程,學生一旦看見課堂不再是死板板的填鴨硬記,而是有趣的遊戲放在眼前,他們的學習力、自主性便一下子被喚醒了。
專屬打造的教室,孩子們的學習小天地
作為教學而設計的工作室基地,艾可歐內部的構想是讓我們驚豔的:1樓有著數台Mac,讓孩子們遇到不懂的問題時,能夠立刻的查找資料;2樓有著數套方便收納的桌椅,讓孩子能舒適的繪畫、讀書,也能隨時挪出更大空間為團體活動使用;3樓則是寬敞的舞蹈教室,「但他們比較喜歡用來打躲避球。」楊大哥苦笑著。
林孮瑋/攝影
除此之外,工作室也有著廣大的室外空間,領養了貓、狗、兔子、魚等動物,而每一位學生都是小主人,共同照顧著它們。「我們認為生命教育對小朋友來說是很重要的,暑假也有帶他們去流浪動物之家參訪,就是希望能從小培養這方面的意識。」
「但我們覺得這樣還不夠,」楊大哥豪氣的說,「我們新的目標是擁有兩百坪的空間,讓孩子們更自由的學習。」
「自由」不是為所欲為,「主動學習」是學著為自己負責任
進行這些非典型的教育行動時,多少會受到一些質疑:你們這樣子放任他們,他們都要被寵壞了不是?你們這樣哪能稱作上課,只不過是在玩吧?說不想要考試,又怎麼知道他們有沒有學進去?
楊大哥告訴我們一個故事:在艾克歐的小朋友作業都要自己檢查後再交給老師,而有位小朋友剛來到艾克歐時,作業都不願自己檢查,或是說自己不懂而草率應付,而當老師多次請他重新檢查後,他竟鬧起脾氣來了。他們與家長聊過後發現,學生在家早已養成將作業交給爸媽檢查的習慣,也因此不能接受艾克歐老師們的要求。
經過了解後,他們決定針對小朋友祭出一個方針:若孩子在要求他自我檢查時鬧脾氣,則退回給孩子讓他去一旁冷靜和重新檢查,並且每退件一次,檢查時間就要拉長五分鐘,才能再次交給老師複查。嚴格執行之後,孩子漸漸能靜下心來檢查作業,也願意跟老師聊他不會的地方了。
林孮瑋/攝影
Maria Montessori 曾說:「當兒童還沒有發展起控制能力的時候,『讓兒童想幹什麼就幹什麼』是與自由觀念相違背的。」所謂的自主學習並不是放任──不是讓你自己決定要不要學習,而是讓你學會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任。「就像有次我們在上畫畫課,他們畫著畫著就直接在地板上畫起來了,我就說『沒關係阿,可是你們要自己把地板恢復原狀。』,他們要養成對自己負責任的習慣。」孩子們在自由的探索學習時,也學會了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,這才是自主學習的真諦。
學習不該是為了分數,而是為了快樂
攤開艾克歐過去設計的課程,他們曾以改編後的拉密作為教材,讓孩子們學會數學運算;也曾在教西洋棋時,嘗試融入合作學習法,先告訴小組長規則,再讓小組長去教全組同學。關於課程的規劃,他們擅長從常見的遊戲或活動出發,進行跨領域和生活化的改造,讓娛樂能達到教學的目標,也讓教學不失去娛樂的本質。
林孮瑋/攝影
楊大哥提到,他們不覺得傳統以考試的分數做為學習評斷,是一種好的檢驗方法。他舉迪士尼正在研發的 FVAE 為例,這是一套能辨識使用者臉部的反應,來檢視人們是否有接收到「正確」、「對」的訊息的新技術。一味地去做考試、測驗,孩子們會漸漸忘了學習的快樂,而只為那些分數去努力,他們希望能透過類似的科技,讓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負擔更為減輕。
家庭教育是影響孩子的關鍵,建立與家長、學校的三方溝通網
「但現實是什麼?」楊熙大哥語鋒一轉,把我們拉回到現實面。「當孩子回到家,父母都在滑手機、看電視,這樣子的環境學生有辦法讀書嗎?如果父母平常就用吵架來溝通,孩子在學校也就有樣學樣,情緒教育一定會受影響。」
為了更好的照顧到每位學生的需求,艾克歐致力於建構一個學生、家長、教師三方的溝通橋樑。「其實影響學生最深的環境是家庭,再來是學校,最後才是我們(艾克歐),所以建立這個關係,對我們了解學生是很重要的。」
溝通橋梁沒建立好的下場,艾克歐的夥伴們十分清楚,「我曾經遇過有老師採用翻轉教室的概念,做了一些新創教學,減少很多傳統的考試、口述教法,融入小組討論的方式來上課,結果……」楊大哥嘆了一口氣,「結果家長反彈,他很快就被換掉了。」
在講述教學法式微,合作教學法漸興的如今,課堂上的教學變的更加多元,同時也變的混亂,而當教師與家長兩方對教學的認知不一致時,衝突就產生。如何做好親師溝通,與家長共構出能孩童安心學習的場域,是我們這世代的一大挑戰。
林孮瑋/攝影